k8凯发官网,“吃播热”解读:看别人吃饭为什么比自己吃更香? 行业聚焦

  公司新闻     |      2024-07-13 20:07

  6月8日,必胜客在30周年之际推出了为时5日的自助餐活动,并在全国2000家门店推行,人均定价158元,用餐限时90分钟。

  消息一出,引起一阵骚动,甚至登上了当天的微博热搜。一时间,抖音、微博、B站等平台,都出现了“必胜客自助餐”的身影,许多网友还自发制作了一套“教你如何吃垮必胜客”的大胃王菜单。但是普通网友的“战斗力”k8凯发官网,跟各大社交平台上活跃的真“大胃王”主播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与网友们强调“吃”得划算精致不同,这些大胃王主播的目的,是为了“播”得好看新奇。10份牛排、5块披萨、各种蛋糕甜品饮料……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内竟奇迹般地全数落肚,引得观众啧啧称奇。在社交平台上,这些猎奇的“大胃吃播”视频,往往可以轻松获得点赞量、转发量破万的好成绩。

  火爆的大胃王视频,其实属于“吃播”产业的一种。伴随着互联网发展,吃播已经逐步成熟,并成为一种独特的网络亚文化现象。

  从定义上看,吃播即是“直播吃饭”的简称,分为直播和录播两种,属于“美食真人秀”节目。具体来说就是,主播在家中的网络摄像头前,向网友直播自己吃饭的过程,从而获得“打赏”盈利。近些年来,吃播在我国日趋火热,并逐步变成一种新型流量收割手段,涌现出了各种吃播种类。而在吃播爆火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2013年,韩国兴起一种“吃饭直播”的网络真人秀。播主向网友直播吃饭的过程,凯时app官网首页以此获得打赏。这种真人秀被称为“mukbang”,是韩语中“吃饭”与“直播”二词的组合。

  吃播虽诞生于韩国,但更广为人知的播主还是日本的木下佑香。其甜美娇小的外表,加上吃完十斤食物后胃部可以扩大到原本66倍的“特异功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得木下成为几乎全球闻名的大胃王。从2014年5月发出第一支视频至今,木下佑香已经在YouTube上吸引了500万订阅者。

  在中国,号称中国第一个专业吃播平台的是“中国吃播”,上线年之后的2018年,根据《2019淘宝美食直播趋势报告》,仅淘宝一个平台就有超过16亿人次在淘宝收看过美食直播。

  吃播就像个巨大的流量池,吸金能力超足,变现方式更是多种多样。以网络直播来说,主要包括平台分成以及粉丝打赏。那些拥有一定量粉丝的主播,还可以通过在直播过程中加入一些饭店或者品牌的广告来进行商业变现。平台方面也会注重对于节目的包装打造和优质内容输出。如此一来,内容生成、用户支持、商业变现成为一个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优质直播节目的可持续性。

  随着移动直播技术以及设备、平台的不断完善,现如今“吃播”主要的传播载体是移动端。而直播等新兴产业的崛起,让流量开始更简单、更平民化地兑现价值,使吃播成为短视频时代最主流的内容类型之一。

  以往,“吃播”大多在家中进行,尽量还原吃饭的真实场景。在移动端技术逐渐进步之后,户外“吃播”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例如大胃mini,她进行直播的时候正处于国内直播业的上升期,移动网络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其进行“吃播”的场景十分丰富,比如去体验各地特色美食。这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吃播,更是给受众带来丰富场景的新鲜感。

  随着技术的进步,吃播的种类也越发丰富。根据视频内容的特点,当下流行的吃播可以分为:大胃王挑战、美食测评类、食物向ASMR和挑战自我的另类“吃货”。

  对于美食测评类主播来说,他们通常将内容重点放在美食的品尝与测评上,向观众分享自己享用美食的感受;食物向ASMR则是ASMR类听觉视频的衍生,通过向受众分享咀嚼食物的声音,形成视听触嗅觉上的刺激,而使人在身体内部产生一种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刺激感。

  而类似办公室小野、食野哥等主播,则是塑造一种挑战自我的另类“吃货”人设,往往通过猎奇的行为吸引眼球。在国外YouTube频道上拥有千万粉丝的办公室小野,最初便是因为一则“织泡面”的视频走红网络。

  吃播的市场巨大,自然也催生出了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在大胃王们你来我往的比拼中,出现了一种自虐式的“土味吃播”视频。

  所谓土味吃播,承袭了土味视频一贯的“原生态”作风,从食物、播主到视频风格都全方位“原味化”。因其粗糙甚至不讲究的“风格化”元素,土味吃播与一贯火热的美食吃播形成鲜明对比。

  生吃青蛙、一口塞“爆辣金针菇”、凯时app官网首页和松鼠共吃臭豆腐……吃播播主们在内容上无所不用其极,几乎没有他们不敢尝试的食物和方式。巨量的食物、夸张的吃法、狰狞的表情,整个吃播画面满溢着“土味儿”。

  为了流量和带货,在这些主播眼里,吃播已经不是一个展示美味食物的途径,而是一种自虐式的狂欢。他们在围观看客们好奇的目光中,疯狂摄入那些危险又不健康的食物,只为吸引眼球,赚足点击量。尽管快手一直在下架生吃动物等血腥的视频,封禁土味吃播主,但只要还有人愿意为其买单,总有一拨又一拨的土味吃播主出现。

  吃播在年轻人中普及的深度和广度正在迅速扩展,人们观看吃播的原因多种多样,所以吃播也发展出了多样的形式与类型,去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对吃播而言,它与观众产生的情绪作用和观众的观看动机环环相扣,而且相互关联,紧紧咬合了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

  在人情日渐淡漠的时代,吃播的主要受众群体更多地集中于大城市中独居的广大年轻人。他们独自漂泊在异乡里,无法与家人一起享用三餐。独自吃饭的空虚与寂寞,促使他们迫切的需要在吃饭时候寻找某种“陪伴感”。

  在这种情境下,食欲旺盛、吃相幸福,且在吃的过程中也一直在絮絮分享美食感受或生活日常的“吃播们”,恰恰成为了他们最好的吃饭伴侣。模拟“家人聊天”式的场景设置,弥补了大城市独居青年的空虚和寂寞。

  同时,“吃播”具有反馈及时以及强互动的特点。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吃饭是一件非常私密的事情,通常是和家人朋友一起进行。而在吃饭的场景中,有人跟你讲述食物的口感和味道,介绍食物的烹饪方法,通过弹幕和你聊天。这种方式使得观者感受到陪伴,产生一定的移情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缓解了孤独感。而在直播过程中,播主“求围观、求打赏”、“打滚求抱抱”,个体围观、评论、打赏“投喂”等行为,使双方实现了双向互动,进一步诱发个体的情感共鸣。

  代偿性心理是许多人选择观看吃播的又一重要原因。指的是受众在观看主播吃饭时,感到自己仿佛也吃到食物,从而得到一种代偿性满足的过程。

  查尔斯·斯彭斯在文章《用眼睛吃饭:从视觉饥饿到数字饱腹》中指出,我们通过数字界面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美味食物的图像(被称为“食物”),这种特性的媒体文本能给观看的受众带来更强烈的代偿性满足,它会无意中加剧我们对食物的渴望(我们称为“视觉饥饿”)。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有节食计划,但在节食过程中,抵挡不住对高糖、高油的。看着这些吃播画面,就会有一种自己吃了的感觉。而对于一些渴望美食的人来说,“吃播”的内容多样,囊括世界各地的美食,可以解决受众喜爱美食但又被时间、地点等因素限制的矛盾。通过观看主播关于美食的讲解、体验以及实时互动,受众也仿佛置身于现场。这种方式拓展了他们的“美食地图”,形成了一种愉悦的视觉感受。

  马斯洛认为,人和动物都具有积极探求环境的需要,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心,对神秘的、未知的、不可测的事物心驰神往。窥私心理是人类广泛具有的一种心理常态,是人类对某一事物产生的强烈兴趣和好奇感。

  而这种窥探隐私的好奇心理在网络中,也持续刺激着开发者对内容的不断创作。此外,“吃播”节目中的主播主要是以吃得多闻名的,他们也经常使用“10桶火鸡面”“8斤白米饭”“20斤小龙虾”等字眼作为视频标题,来刺激观众的好奇心和窥私欲。吃饭直播节目的本质仍是真人秀,尽管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有别于传统的电视真人秀,但其对真实生活镜头的展现,仍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和窥视欲。

  当“吃播”浪潮席卷而来时,我们除了看到“吃播”为主播带来商业利益,为用户带来心理满足,还应看到主播为争夺流量做出的失范行为,以及当代社会飞速发展而人心日益孤独的现状。

  最近,B站up主 @孙狗子刘老虎 翻车了,起因是他在上传自己最新的吃播视频时,不小心发布成了自己未经剪辑过的原片。原片中这位up主不断地重复着“咀嚼食物——在画外音指导下吐掉——继续咀嚼食物”的过程,俨然一副工业化生产、团队精心包装的派头。

  在暴利行业下,总有代价。不仅是内容造假伤害了观众的感情,对于主播本身,“吃饭”也并不是一件容易且快乐的事情。在吃播中,主播大多为身材姣好的女性,她们在屏幕上无所顾忌,但是身材却仍旧苗条。主播真能吃下这么多食物吗?深究背后原因,“催吐”作为吃播的附属品便逐渐浮出水面。

  镜头背后的播主,要吃生鸡蛋,润滑肠道;要喝大量碳酸饮料,利于呕吐。有时候呕不出来,就要用手抠喉咙。很多吃播的嗓子被抠坏,只能用直播。

  “以吃谋生,以吐存活”,对于签了团队的主播们来说,商家会付费邀请他们来吃,给店里带流量。也正因这波操作,吸引MCN巨头加入这个行业,他们帮助素人设定脚本,做营销,做宣传,吸引商家合作。所以就算胃都要撑爆,为了流量和分成,主播们还是得像普通上班族一样完成自己的 “ kpi ”,使得这股邪风屡禁不止。

  新媒体时代到来,大众的日常行为逐渐大批量地由线下行为转化为线上行为,实际是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进行虚拟行为,获取心理上的满足。吃播带来的虚拟世界的狂欢体现的是传统的文化价值体系正在被大众文化的消费主义和受众的娱乐诉求所消解。

  但是,虚拟终究并非真实。祛除了包裹在“吃播”之外的繁华泡沫,“吃播热”真正核心的内容还是个体在庞大社会结构下不可避免的孤独。与其等待吃播陪伴,固守自己的方寸之地,逃避现实的孤单和寂寞,或许丢掉手机、电脑,走出家门,真正踏踏实实地,融入一场饭局的感觉会更好。

  《学会吃饭》里有句话说:“我们不是因为饿而吃,而是因为焦虑、空虚、叛逆、悲伤。我们想寻求慰藉,或是喜悦。”与新媒体环境相伴相生的吃播文化,早已变成一种新型吸金工具,拥有多种类型分支,却逐渐发展为一种线上怪异秀。吃播弥补了现代人孤独、猎奇、窥私的心理,却折射出内容造假的行业问题,以及精神生态失衡的伦理悖论。在吃播狂欢背后,这些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