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官网,两张水粉画留住的时间(组图)

  公司新闻     |      2024-07-13 16:04

  固体酱油、代藕粉、牛奶饼干、恒大香烟,这些您还记得吧?在钟楼根儿底下有个赵府街,一家小副食店就坐落在这条街上。与众不同的是,这个小店至今保存着两块画着各种食品糕点的“匾”,而这个广告画到今天至少已经30多岁了。它俩记载着改革开放前各种既贴近百姓生活,又不失“高档”的食品。

  当年配额供给的时代,除了大件生活用品要用票,生活中的油盐酱醋和粮食多半也得凭票买。一个人一个月30斤上下的粮食,半斤糖,半斤油,一两芝麻酱。可有件事情您现在都未必知道,卖芝麻酱可是个技术活。赵府街副食店的掌柜李大叔最怕这种事情。

  与其说是技术,还不如说是骗术。小孩子拿着玻璃罐子和副食本,到了柜台一脸傻笑,“您给我打一两芝麻酱。”听到这话,大叔总是无可奈何地跟着笑笑。芝麻酱本身就非常黏稠,用大勺子一蘸,肯定超过一两,但玻璃瓶口小,还没法往回舀。“那个时候,得了病能吃上一口麻酱白糖抹的烤馒头片,滋味没法形容。”李大叔也知道孩子们嘴馋,于是也就不较真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这个代藕粉,我儿子小时候吃过,跟藕粉可是不一样的。”来副食店买烟的老爷子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生的孩子们,大多吃过。现在这婴儿食品我看着都眼晕,什么这个糊,那个奶,吃得孩子们都白白胖胖。凯发k8官网登录vip”老爷子说,过去的藕粉价格稍高,但是好喝好沏。有的家庭买不起,加上藕粉也不好买,就买稍微便宜点的代藕粉。这代藕粉得熬,出来的东西也不像藕粉那么白得透亮。

  而固体酱油,在北京消失得更早一些,但偏远地区的人们,不少80后都吃过这东西。“好运输、好保存,味道还不错。”李大叔说。由于固体酱油和普通酱油酿造工艺差别不大,只是在后期进行脱水浓缩,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也成了不少北京家庭饭桌上的常备品。“得有20年没卖这东西了吧?”李大叔想了想,“你看看我这老货架上,生抽老抽合资厂老字号酱油都有,说实话,还是这不用自己费劲勾兑的东西吃着方便。”

  点心盒子的命运相比固体酱油还是幸福多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回家过年,无论是家在北京,还是家在外地,无论骑自行车还是挤火车,两样东西少不了,一是纸绳捆上两瓶“洋河大曲”或者“汾酒”,二就是上面盖着一张红纸的点心盒子,也有老北京人称它为“点心匣子”。

  “店里常备的糕点,无非槽子糕、桃酥、江米条,遇上过年过节,根本不够卖。我们得去点心厂跟人家联系大批进货。”李大叔没少为点心进货补自行车胎,“萨其马、自来红、自来白、牛舌饼,都摆上,来的人一样拿个两块,装进纸盒子,上面一定要盖上一张红纸,再用纸绳捆好。要是有稻香村的,那就是极品啦。”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点心盒子向远离人们生活的方向走去,过年过节的礼品变成了包装华丽的补养品。但对点心的热爱,却一直在人们的心中没有散去,老人们也乐于将点心作为早餐和日常生活中的零食。近年来,许多著名糕点厂重新推出了“老八件”,据报道,节前一个品牌的销量就能达到一天20吨,点心盒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追随着人们日渐鼓起的钱包,回到人们的节日里。但有一点和过去是一样的,您想吃到最好的名牌点心,还得去排队。这并不是原材料匮乏所致,而是厂家生产能力,已经跟不上人们回味的急迫心情了。

  冬天的菜站前,排队的人们推着三轮车、平板车,穿着棉鞋站在雪地上,等着身着军大衣的售货员们用最大号的秤砣称出自己要的大白菜。如今,这一幕仍然可以偶尔在菜市场看到,只是基本不再有等待的队伍。

  1995年以前的赵府街副食店,比现在还要大上几十平方米k8凯发官网,冬天的时候,这里会堆满大白菜,而附近的居民也都知道这里是大白菜供应点。那个穿着军大衣在白菜垛旁喘着白气的小伙子,不是别人,正是李大叔。

  “一天就是上万斤。区里副食品公司都要加派人手,帮忙运输、卸车、卖菜。人口少的,两口子备个一二百斤是必然的,人口多的家庭,买五六百斤都是常见的。”这种情况持续了多少年,李大叔已经记不清,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排队的人们越来越少了。一天能卖的大白菜,从万斤降到了几千斤,再后来,大白菜供应点合并,店里也就不再出售蔬菜了。

  李瑞生,今年58岁。大叔说,副食店的东家奥士凯集团已经决定,永久保留赵府街副食店的特色。未来,有可能对副食店进行简单刷白等整修,但是,货架家具、格局、广告画均不动。让北京人,有个地方能回忆起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生活场面。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京晚报,曾经报道过商业系统的一项颇为有趣的评比:橱窗摆放。当年,大块的钢化玻璃还不是那么普及,也只有具备相当规模的商场,才有实力使用“橱窗”这个形式。而今,路边的烟酒店都已经用大块的玻璃当做墙面,然而里面再也看不到摆放精致的商品。

  不过在北京,还有两个地方能看到老式的玻璃橱窗。其一是南礼士路路西侧的一家文具店;其二就是虎坊路百货商店,老式的玻璃橱窗里面摆着各种生活用品。

  老店员回忆,在上个世纪十年代,商业系统对于商场的橱窗有着明确的要求,当时物资紧俏,为了让市场看上去显得繁荣,各个商场的橱窗里,都要做出精致的摆放。每个季度更换一次,摆上时令新产品。

  售货员大姐介绍,这家店早年属于国营的百货商场,开业于1958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改为了“股份制”,也就是员工入股的集体所有制。“你看看这东西,现在哪还有卖的?”说着售货员大姐从柜台里拿出了一块“白鞋粉”,“现在用它的人不多了,可是早年间谁家刷完鞋,都会用白鞋粉蹭一遍,然后包上卫生纸晒干。”

  这个老店,如今已经开始缺乏“新鲜血液”了,“有年轻人来过我们这里工作,可是留不住。”商场经理刘大姐说,“这里最多的时候有90多人,可是现在只剩下20人了。我们这经营还是老观念,保证渠道和质量,商场里面的柜台,全都是我们自己的人在干,也没有对外承包什么的。百货店里的东西都是零碎的生活用品,也大多是不值什么钱的东西。凯发k8官网登录vip老售货员们一个月都是一千来块钱的收入,年轻人在我们这里干过,但是留不住他们啊。”

  而这么多年来,橱窗没有消失。橱窗需要厚度摆放物品,临街的十多平方米面积就这样没了。“橱窗临街,稍微一改动,都是门脸房,能变成大把大把的钱,商场日子会好过得多。但如果这样做,且不说丢失了特色,老商场的性质也就变了。我们是开店,不是做房地产。”